您好,

业界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信息 > 业界动态

中医人坚守岗位过“年关”

发布时间:2023-01-19 阅读量:941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春节临近,医院的医护人员们仍然在最“吃劲儿”的时候,记者走进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探访为新冠病毒感染患者保驾护航的医护人员——
 
 
心内科救治重症患者。 王静云摄
       距离春节的日子越来越近,大街上人群熙攘,四处张灯结彩,四处洋溢着辞去旧岁,喜迎新年的热闹氛围。而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心内科主任霍艳明盯着科室医护人员名单和空白的排班表,犯了难,思考着如何安排值班,才能让科室辛苦工作的医护人员也回家团聚一次。
       从2020年的春节开始,全国人民与新冠病毒展开了“旷日持久”的战斗。3年后的今天,战斗最久、付出最多的医护人员,还在“吃劲儿”的时候,他们坚守岗位,扛过一波波感染高峰。与过去不同的是,医护人员也成为了感染者,与新冠病毒打了前后夹击的“遭遇战”。
上下联动同舟共济渡难关
    “抗疫3年来,刚过去的12月我感觉是最困难的时候。”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医务副院长赵勇说。去年12月初,医院开始陆续出现患者和医护阳性,急诊科和呼吸科很快超负荷运转,“急诊大厅里全是人,我意识到这样不行,必须把其他科室病床开放。”12月中旬,寒风刺骨,刚“阳过”的赵勇连续三天站在急诊科门外疏导分流,平时日均接诊100人次的急诊室,已经接诊近500人次,同时,医院里的医护人员很快接连感染,面对冲击,“兵力”严重不足。“必须得分流,减轻急诊的压力。”急诊科15张ICU床位没有机会留下收治空隙。“患者一个接一个,后面排着队收不进来,我们也着急焦虑。”急诊ICU主任医师苏春燕是望京医院ICU的6名医生中年资较高的一位,在ICU工作二十多年,从没有经历过如此艰难的时刻。本就人手短缺的ICU科室在医生相继感染后面临一度无人可出的局面,“大家最多在家熬过2天高烧时间,就得赶紧回到工作岗位。”在最难熬的时候,苏春燕拖着还未康复的身体连续在ICU值班和综合门诊出诊超过48小时。人手不足的情况下,内科成为第二批开始收治新冠病毒感染患者的科室。“心脑脾肺肾和肿瘤科齐上阵,首先得把病人收进来,不能都在急诊扛着。”赵勇说。望京医院是一家以骨伤和康复为特色的医院,坐落于北京朝阳居住人口密度较大的望京地区,是附近唯一的三甲医院,虽然内科不是传统优势,但医院具备综合医院的完整救治能力。“我们是三甲医院,就必须承担收治患者的责任。”作为医务副院长,赵勇和医院领导层明白,需要当即决断让全院上下联动起来,全部科室融合一体,同舟共济渡过难关。
       除了各科室横向融合,医院领导组织党、政再到一线临床纵向联动,院内危急重症救治小组迅速响应,急诊科主任与呼吸科主任为组长。这样设置的目的是整合全院重症治疗的医护人员,对危急重症开展会诊,指导其他非呼吸感染相关科室医生,把牢治疗用药的专业性,高效解决危急重症的治疗难题。“我们严格按照国家诊疗方案进行救治,一般的治疗用药完全没问题,我们也会根据患者情况辨证开方,特殊患者会申请会诊。”心内科主任霍艳明介绍,由于心内科具有CCU(心脏重症监护)病房,医护人员有应对多脏器衰竭患者的丰富经验,在这次不得已的科室“转型”中相对算得心应手。
       真正的难题在于缺人。急诊科的一位医生在高烧2天退烧后赶紧返回了工作岗位,然而疲劳作战7天后,再次发烧,这一次高烧超40度,比第一次还高。人手最紧缺的时候,心内科住院病房19个护士只剩下4个,应对科室40多张床,其中很多患者都需要加强监护。所有收治新冠感染的科室都在全力支撑。
 
无悔选择实际行动践行医者使命
       临近春节假期,医院向各科室通知汇总排班,必须保障科室人员60%在京率,医护人员24小时手机开机,随时听候医院调遣安排。霍艳明最终向科室医护人员公布了她的决定,优先老家在京外的单身年轻大夫回家。
       作为科室的管理者,霍艳明了解科室每一名医护人员的困难,感同身受他们的情感,也自责自己没有办法照顾好大家。
     “门诊孙医生家在山东,母亲现在一直在住院。他知道我们科室非常缺人,一直坚持着不请假,前两天来找我说母亲已经病危,想请假回去一趟。”霍艳明说,还有的医护人员高烧打着寒颤,面色苍白强打着精神来上班,实在已经没人可以替班了。
       最让霍艳明心酸的是科室里一个身材高大的年轻医生,“他父亲是心梗同时伴有心衰、肾衰,一直是他母亲照顾着,小伙子3年过年没回家了,这一次他父母同时感染新冠,症状都非常严重。”霍艳明说:“一米八几的大小伙子,在我面前红了眼圈。”
       心内科护士长王静云连续作战不敢懈怠,一次正在医院忙碌时,丈夫打来电话告诉她小儿子高烧不退,“我让家人把孩子放平解开点衣服物理退烧,然后就挂掉电话干活了。”回想起那一通电话,王静云心情十分复杂。
       在科室在临床,他们是每个处在绝望中的患者唯一依靠。ICU的护士身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劳损,有些已经患有腰椎间盘突出。而新冠病毒感染患者的护理需要给患者翻身行俯卧位通气,每次翻身至少得3~5人一起发力。翻过身只是第一步,俯卧位通气的患者需要每隔30分钟进行观察,患者皮肤、医疗器械管道的观察与管理处处考验护士的耐心和细心。
       快速返回工作岗位的医护人员或多或少都遗留下一些症状,有的心慌气短,有的胸闷乏力,霍艳明自己出现了从未得过的带状疱疹,疼痛难忍,“这个职业就是这样,科室里最缺人的时候,我们一个年轻的主治医生晚上自己从家里跑来把每个患者查看了一遍,不是他的班他也来,就是纯粹出于对职业的爱和对患者的责任感。”
       这几天,赵勇统计医院收治新冠患者各科室的床位使用率,还是100%,这意味着,鏖战新冠的这些医护人员仍要在万家灯火迎新春的日子里坚守岗位。
        走过心酸、有过艰难,“但只要看到平车推来的患者慢慢恢复起来,看到带着笑容的患者挥手跟我说再见,感觉我们的工作特别有价值。”再过不久,工作几十年的霍艳明即将退休,虽然医护人员的付出和艰辛无法计数,但她说自己从未后悔,因为内心对自己价值的肯定,精神上的得到无法用金钱衡量。
     “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热忱。”毛泽东在80多年前赞扬这样的精神,几十年后,这样的精神早已印刻在这些被称为“白衣天使”的人的身体里,根植于他们的心间,高尚的人性光芒熠熠生辉。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