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学会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信息 > 学会新闻

第22届世界中医药大会专家代表团参加第三届大洋洲中医药论坛暨首届新西兰—中国中医药国际论坛

发布时间:2025-11-18 阅读量:50 来源:国际联络部
       由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主办,新西兰中医学院、中国-新西兰中医药中心承办,新西兰中医药针灸学会、澳洲全国中医药针灸学会联合会、新西兰针灸质量标准局、浙江中医药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海外校友会联合协办的“第三届大洋洲中医药论坛暨首届新西兰—中国中医药国际论坛”于2025年11月7日在新西兰奥克兰市新西兰中医学院隆重举行。
 

       本届论坛以“世界传统医学高水平交流与合作、中医药特色技术走进新西兰”为主题,旨在促进中医药在大洋洲地区的传播与发展,推进中新两国中医药领域的深度合作。来自新西兰、中国、澳大利亚、英国等国家和地区的中医药专家、学者及行业代表150人参加了开幕活动。作为第22届世界中医药大会的延伸活动,第22届世界中医药大会专家代表也参加此次会议并进行学术交流。
 

 
       论坛开幕式于当日上午9:30在新西兰中医学院举行。新西兰卫生部长Simeon Brown阁下委派国会议员张隽浩博士代表其出席并致辞。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李昱先生,中国驻奥克兰代总领事王俊超先生,新西兰国会议员陆楠女士,新西兰中医管理局主席Paddy McBride女士,浙江中医药大学党委副书记吴承亮教授,新西兰卫生部、新西兰健康局、曼努考地区卫生局首席文化顾问Mahaki Albert,前国会议员杨健博士,澳大利亚中医药与针灸协会联合会秘书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副主席刘炽京教授,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副主席、新西兰中医学院董事长、太平绅士徐志峰先生,新西兰中医学院院长冯立教授,新西兰中医学院理事会主席John Sinclair博士等政界、学界及行业领袖出席了开幕式。开幕式由Doreen Chardra博士与张琳博士共同主持。

       开幕式开始,由Mahaki Albert主持毛利传统欢迎仪式Mihi Whakatau,以传统的毛利仪式庆祝大会顺利举办。

       李昱秘书长在致辞指出,中医药已成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重要力量。新西兰中医学院积极推动中医药立法,助力新西兰将中医纳入国家医疗体系,对新西兰具有重要意义,对中医药的国际传播与高质量发展,具有示范与推动作用。
 

       徐志峰副主席代表承办方致欢迎辞。他回顾了学院自2002年创校以来在推动中医纳入新西兰国家学历体系、培养本地人才方面的重要贡献并呼吁各界携手,深化教育、科研与产业融合,让中医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持久的生命力。
 

 
       张隽浩博士代表新西兰卫生部长Simeon Brown在致辞中表示,中医药作为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已融入新西兰多元文化社会的健康体系。未来,卫生部将继续支持中医药的规范化发展,推动其与现代医疗体系协同发展,共同应对慢性病、心理健康等健康挑战。
 

 
       王俊超先生代表中国驻奥克兰总领馆致辞表示,近年,中医药在新西兰发展迅速,新西兰中医学院为新西兰的教育和医疗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希望通过本次论坛,加强两国人民的交流,探索中医药在新西兰更广阔的合作。
 

 
       陆楠议员致辞表示,她对中医药在新西兰的蓬勃发展感到十分高兴,欣喜,并充分肯定中医学院为提升社区健康水平所做的努力。她希望中医药能够继续深耕新西兰,为当地多元文化社区的健康福祉作出更大贡献。
 
   
       Paddy McBride主席在致辞中强调,自中医立法以来,新西兰中医药管理局高度重视中医药的标准化建设与规范化管理。新西兰中医学院在中医药相关法规条例的制定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参与作用。她对学院在促进中医药行业自律和专业化发展方面的贡献表示感谢,并期待继续深化合作。
 

       Mahaki Albert首席文化顾问致辞中表示,毛利传统医药与中医药在“天人合一、和谐共生”的理念上有着深刻共鸣,这种文化相通性为两国传统医学的交流互鉴提供了天然基础。
   

       吴承亮副校长在致辞中介绍了浙江中医药大学的发展成就与国际合作愿景。他提出两点倡议:一是携手建设中医药创新与教育合作网络;二是共建中医药文化交流与创新实践平台。愿各方携手并肩,在合作中互鉴,在创新中共赢。
 

       John Sinclair博士在致辞中指出,中医药在新西兰的发展需要业界同仁齐心协力、不懈奋进,才能更好地服务新西兰民众的健康需求。希望通过对话与合作,深化中医教育、研究和产业的融合,共同开启中医全球发展的新篇章。
 

 
       本次论坛设有主旨论坛1个、分论坛3个和工作坊1个等环节。7日上午,论坛举行了五场主旨演讲。首先由英国中医学院针灸学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特聘临床专家王迎教授拉开了学术盛宴序幕。他分享了“现代腹诊针灸的临床应用简介”,介绍了其在继承《难经》腹诊基础上博采众家之长所完善的腹诊针灸诊疗体系。新西兰中医学院院长、晚清御医陈莲舫传承弟子冯立教授阐述了“中医新视角:运用‘异病同治同防'的原则治疗共病”的临床体会,该体系融合古典针法、易医脐针、腹针、头针及各家脉法舌诊,在新冠疫情后群体体质同治同防中取得显著效果。浙江中医药大学国际交流合作处处长王颖副教授对“《黄帝内经》‘气薄则发泄’”作了新的诠释,从气味阴阳入手解析“气薄”的功效特征及现代药理相关性。新西兰中医管理局注册主任兼总经理Lindsey Pine与专业顾问Dr Kate Roberts则从监管者角度分享了“中医执业中的投诉常态化:监管者的视角”。她们介绍说中医执业投诉并不可怕,做好预防管理,有助于中医执业行为的有序发展。

       最后,山东省五运六气研究推广基地负责人、龙砂医学流派新代表性传人李宏教授作了“五运六气在皮肤病中的临床应用”的主题报告。
 
 
       本次中医国际论坛汇聚了多国专家,围绕腹诊针灸、异病同治原则及五运六气等主题展开了深入交流。与会学者既分享了融合古典理论与现代临床的创新成果,也探讨了中医监管与行业规范化发展路径。论坛充分体现了中医在传承经典基础上,面向当代应用的多元化发展与国际化协作趋势。

       当日下午,论坛设两个分会场展开深入研讨。中文报告组由澳洲全国中医药针灸学会联合会单越涛与中国-新西兰中医药中心办公室主任黄在委副教授共同主持。澳大利亚太平绅士、澳洲元一中医药进出口有限公司董事长刘炽京教授分享了“特异脉象的临床诊治”。广东药科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岐黄工程”首席科学家郭姣教授介绍了糖脂代谢病慢病管理模式的构建与推广应用,其团队创新性提出“糖脂代谢病(瘅浊)”理论体系为临床治疗糖代谢病提供了良好的思路。上海君康医院中医科主任、首届国医大师张灿玾门人车兆勤主任医师作了“中华眼针疗法‘八区八穴’与情绪管理”的主题演讲;江阴市第二人民医院副院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龙砂医学流派第五代主要传承人倪君阐述了“五运六气临床应用”,介绍了五运六气针法概要,并现场操作示范临床应用。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徐立然分享了“伤寒论学术思想在长新冠诊疗中的应用”,总结了伤寒经方的现代临床应用。山东中医药大学海外校友会会长、英国丹黄中医书院教授刘北南讲解了“天回医简”的贡献,并解读“刺数”理解,为经典研究提供思路。西安交通大学知识产权研究院院长、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马治国教授作了“中医药文化在新西兰的传播与发展”的报告,提出中医药在新西兰未来发展的挑战。新西兰中医药科学院院长、从事中医针灸医疗42年的姜翼教授介绍了“新西兰中药资源种类的初步研究”。
 


       英文报告组由新西兰中医学院张琳博士主持。广东省中医院大院传统疗法科主任、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岭南陈氏针法”代表性传承人陈秀华主任医师阐述了“岭南刺血疗法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应用”,为执业者治疗痛风提供了依据和参考;上海中医药大学编辑部主任、《中医药文化》执行主编李海英分享了“《中医药文化(英文版)》跨文化传播的实践与思考”;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主任医师刘婷介绍了“龙砂开阖六气针法的临床实践”;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执行院长、教授刘英超分享了“中西医结合教育模式的探索”,提出了中西医结合学生在新西兰交换学习的可能性。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副院长、全国中医药骨干创新人才鲁科达教授介绍了“中医药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上海中医药大学助理研究员杨杨分享了“基于办刊实践的中医药人文研究选题与学术发表”;浙江中医药大学富阳研究院执行院长、浙江省“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单乐天教授提出了“新中药产品的人工智能赋能开发策略”,介绍了如何利用算法优化传统方剂。他提出通过智能化生产与全球合作推动中医药标准化、国际化,最终实现“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现代化愿景。

       11月8日上午会议分论坛由新西兰针灸质量标准局副主席Sky Shih主持。首先,论坛由新西兰注册中医师、新西兰中医学院临床带教老师尹伯阳分享了关于皮穿支与针灸穴位的研究成果,介绍了“探索皮穿支与针灸穴位的潜在关系;提出传统经络理论与现代血管解剖学之间联系,为针灸穴位的定位与作用机制提供新的认识视角。

       随后,新西兰中医药针灸学会的副会长、新西兰中医学院中医系主任、研究生项目负责人以及科研负责人张琳博士介绍了传统中医推拿与毛利传统医学mirimiri/romiromi的探索性比较研究。她提出中医推拿与毛利医学有着相似的发展基础,但各具其临床特色,为未来共同合作与研究提供良好的思路。
最后,由新西兰注册针灸师,拥有40年的临床经验的矢建國博士分享了“少林伤科经典主方及其临床应用”。他介绍了少林骨伤科常用方剂的原理、药性与治则,及其临床应用,其概括说“扶正祛邪、活血化瘀”是治疗伤科疾病的主要方法。

       此分论坛聚焦于中西医理论的创新结合与不同传统医学的跨文化对话。学者们探索了针灸穴位与现代解剖学的关联,比较了中医推拿与毛利传统医学的异同,并分享了少林伤科的经典方药应用。这些报告共同展现了中医在科研探索与国际化交流中的深度与活力。

       本次论坛除了主旨论坛和分论坛外,还专门开设了“现代腹诊针灸特色技术工作坊”。11月8日上午,在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李昱先生,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副主席、新西兰中医学院董事长徐志峰先生等嘉宾见证下,英国中医学院针灸学教授王迎先生开启了为期三天的工作坊。该工作坊重点介绍现代腹诊针灸诊疗体系及其临床应用,包括现代腹诊针灸的起源、理论基础和临床应用,融合了其多年的临床经验及研发的针刺技术。希望通过3天培训,让学员掌握常用的腹诊针灸治疗策略,并学会以腹部诊断、内证整体治疗为主,开放性对症治疗为辅的诊疗体系,可以从容地应对临床中所面对的各种疑难疾病。工作坊以现场操作为主,让学员了解到腹诊针灸惊奇的效果。
 

       据悉,大会期间,会务组安排参会人员参观了新西兰养老康复医院,考察了新西兰中医首次进驻康复医院的情况,探讨了如何将中医特色技术融入现代康复医学中。
 

       本次论坛涵盖了中医药理论创新、临床研究、教育传播、政策监管等多个维度,内容丰富、研讨深入,为与会者提供了高质量的学术交流平台。通过中新两国及大洋洲地区中医药界的深度对话,论坛为促进中医药在全球范围内的规范化发展、跨文化理解与技术交流作出了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