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图片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信息 > 图片新闻

第二十二届世界中医药大会在澳大利亚悉尼隆重开幕

发布时间:2025-11-03 阅读量:83 来源:wfcms
大会合影

       2025年10月31日,由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以下简称“世界中联”)主办的第二十二届世界中医药大会在澳大利亚悉尼隆重开幕。本次大会以“全球视野下的中医药文化传播与科技创新”为主题,吸引了来自澳大利亚、巴西、加拿大、中国、斐济、法国、德国、中国香港、日本、中国澳门、马来西亚、新西兰、菲律宾、葡萄牙、俄罗斯、新加坡、南非、韩国、西班牙、中国台湾、泰国、英国、美国、越南等全球24个国家和地区的800余名中医药专家学者、政府官员、产业代表参会。通过世界中联微信视频号、中国网++等平台对大会开幕式和主题报告环节进行了全球直播,点击观看量超过560万人次。

       世界中联主席马建中,澳大利亚中医药慈善基金会主席米兰致辞,中国驻悉尼总领事王愚宣读中国驻澳大利亚联邦特命全权大使肖千的贺信,中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规财司副司长李强,澳大利亚中医管理局局长林奇恩,世界卫生组织高级顾问苏赫尔·赛卡特,新西兰前总理、孟子公益基金会顾问主席团联席主席珍妮·希普利,新加坡卫生部医药总司长麦锡威,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世界中联副主席张伯礼,广州医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小军出席开幕式并致辞,黛安·威尔金森女士代澳大利亚治疗用品管理局补充和非处方药司长阿维纳什·克拉克致辞。开幕式由世界中联副主席兼秘书长李昱与悉尼中心海岸议会副市长道格拉斯·伊顿共同主持。

       世界中联主席马建中在致辞中指出,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不仅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也为世界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目前,中医药已传播到世界196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中国与东盟、欧盟、非盟、拉共体及上合组织、金砖国家等地区和机制合作的重要领域。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113个世卫组织成员国认可使用针灸等中医药诊疗技术,29个成员国为中医药的规范使用制定了相关法律法规。马建中表示,世界中联是中医药国际传播与高质量发展的积极倡导者与坚定的践行者。经过二十年的发展,世界中联已在全球77个国家和地区拥有300个团体会员,设立了191个覆盖中医药各学科领域的分支机构,在全球搭建了高质量中医药学术交流与合作平台。世界中联与各国际组织建立了广泛联系,先后与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标准化组织建立了正式的合作关系,2021年获得联合国经社理事会“特别咨商地位”,在推动中医药国际传播与高质量发展,深入参与全球卫生治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做出了积极努力。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世界中联发展并对本次会议予以支持和帮助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澳大利亚联邦大使馆、中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民政部、世界卫生组织、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悉尼总领事馆等有关单位和各界朋友表示诚挚的感谢和敬意。马建中指出,中医药凭借其在慢性病防控和健康维护方面的独特优势,在澳大利亚多元文化的医疗环境中赢得了稳固的一席之地。未来,通过深化中西医间的科研与临床合作,中医药有望在澳大利亚整合医疗体系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文明传承,鉴往知来。中医药的国际传播与发展,能够为各国文明互鉴、民心相通架起桥梁。
 

世界中联主席马建中致辞

       澳大利亚中医药慈善基金会主席米兰在致辞中谨代表承办团队,向远道而来的各位嘉宾、同仁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向对本届大会给予大力支持的各个单位、各级领导、各位嘉宾、各界朋友,致以最衷心的感谢。米兰表示,本次大会汇聚了全球中医药领域的顶尖力量,为各位同仁搭建了交流思想、凝聚共识、共促合作的重要平台。我们深知,承办这样一场高水平的国际盛会,既是荣誉,更是责任。为保障大会顺利进行,我们团队从议程搭建、服务保障到交流对接,都做了细致筹备,也期待能以本次大会为纽带,让各位嘉宾感受到中医药的魅力,更感受到来自澳大利亚东道主的热情。
 
澳大利亚中医药慈善基金会主席米兰致辞

       中国驻悉尼总领事王愚宣读中国驻澳大利亚联邦特命全权大使肖千的贺信。贺信指出,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与中国古代科学瑰宝,蕴含着数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实践经验,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在当代全球卫生格局中,中医药持续焕发强大生命力。全球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中医药深度参与、精准用药,与西医优势互补,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案不仅在中国取得显著成效,还被多个国家借鉴,有力地证实了中医药的科学价值与实用价值,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贡献了宝贵的中国智慧。贺信强调,中国始终秉持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协同发展的理念,持续深化中西医临床诊疗,药物研发等领域的优势互补与深度融合,通过全方位多层次的传统医学国际合作与学术交流,不断夯实人类卫生健康命运共同体建设的根基,为全球文明倡议的实践提供生动范例。贺信强调,在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指引下,中国稳步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以科技创新驱动传统医药转型升级。我们高度重视世界各文明传统医学的理论积淀与实践成果,始终恪守“传承固本、创新驱动、合作共赢”的发展原则,着力构建多元医药文化协同共生的生态体系,以此作为促进不同文明间人文交流、民心相通的重要纽带。中国始终秉持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协同发展的理念,持续深化中西医临床诊疗、药物研发等领域的优势互补与深度融合,通过全方位、多层次推进传统医学国际合作与学术交流,不断夯实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建设的根基,为全球文明倡议的实践提供生动范例。“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中国将继续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以标准化建设推动中医药融入全球卫生体系,诚邀世界各国伙伴以开放包容之姿深化多元合作,共同解锁中医药智慧宝库。期待本次大会聚焦学术创新,在思想碰撞中凝聚发展共识,更期待各方宾朋以此次大会为契机,携手构建传统医药国际合作伙伴关系,让中医药这朵文明之花在全球绽放更绚丽的光彩,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与力量。
 
中国驻悉尼总领事王愚宣读中国驻澳大利亚联邦特命全权大使肖千的贺信

       中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规财司副司长李强在致辞中指出,世界中联推动中医药国际交流与合作,为中医药开放发展贡献了积极力量。希望以此次会议为契机,充分交流中医药科研成果和实践经验,持续造福各国民众,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医药力量。
 
中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规财司副司长李强致辞

       澳大利亚中医管理局局长林奇恩在致辞中指出,作为《健康从业者监管国家法律》框架下中医从业者的国家级监管机构,我们肩负着保护公众的重要责任,确保中医药在全澳范围内安全、道德且专业地实践。在国家注册与认证体系下,中医从业者需满足教育、伦理与临床能力的严格国家标准,确保公众获得安全、优质且诚信的医疗服务。我们的委员会成员包括从业者与社区代表,涵盖医疗、教育及患者倡导等多元经验,这种平衡保障了决策的公平、透明与公正。他表示,我们视中医为一种根植于文化的医疗体系,它既坚守传统智慧,又持续演进。管理局积极支持其融入澳大利亚多元医疗体系,推动包容性、文化敏感且尊重传统知识与实践的监管政策。我们同样致力于公平与多样性,在从业者注册、专业标准与领导力层面消除偏见与歧视,赋能从业者以公平与尊重服务所有社区。我们与国际教育机构及各国监管机构合作,加强相互理解,促进高标准,支持全球中医人才队伍的可持续发展。最有效的监管应反映其所服务的社区。因此,我们与大学、专业协会及公众密切合作,通过教育宣传、公开咨询与参与论坛,提升透明度、消除误解、建立信任,使中医在更广泛的医疗体系中可及、易理解且受重视。他指出,值此世界中医药大会之际,我们再次认识到合作的力量。尽管来自不同国家与传统,但我们拥有共同目标:推动中医药成为受尊重、有监管且具文化意义的医疗形式。让我们利用此次相聚,交流思想、挑战假设,并庆祝强化我们专业的多样性。让我们诚实地面对过去,积极地参与当下,共同塑造一个中医继续以诚信、智慧与慈悲繁荣发展的未来。
 

澳大利亚中医管理局局长林奇恩致辞

       黛安·威尔金森女士代澳大利亚治疗用品管理局补充和非处方药司长阿维纳什·克拉克致辞,她表示澳大利亚对中医的认可体现在对其的监管方式上。根据《治疗商品法》,传统中药被列为治疗商品进行监管,必须符合安全、质量和疗效方面的相关标准,并列入澳大利亚治疗商品登记册方可在澳销售。我们有相当数量的传统中药作为列表药物被纳入澳大利亚药品管理局(TGA)的监管体系。她指出澳大利亚对中医的监管认可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更是我们致力于支持安全、有效且具有文化意义的健康实践的实际体现。我们为其负责任的使用和持续发展提供了清晰的路径。我鼓励大家在本次会议上进行开放和建设性的对话。中医面临的监管、临床或商业挑战是跨国界共有的,机遇也同样如此。本次会议是一个相互学习、加强合作并为中医全球未来贡献力量的机会。
 

黛安·威尔金森女士代澳大利亚治疗用品管理局补充和非处方药司长阿维纳什·克拉克致辞

       世界卫生组织高级顾问苏赫尔·赛卡特在致辞中指出,几个世纪以来,中医药一直是家庭和社区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170个国家报告了使用中医药和其他传统医药的情况。它们通常被视为更易获得、更可负担、更易被当地民众接受,因此可以帮助实现全民健康覆盖。在理想情况下,中医药和其他传统医药应成为一种选择,由一个运作良好、以人为本、融合了预防保健的综合性卫生系统提供。本次大会是一个反思挑战与成就的机会,也是为未来行动和中医药在识别当前公共卫生框架缺口方面所能发挥的作用进行战略规划的机会,让我们共同致力于可在本地区推广的创新解决方案。
 
世界卫生组织高级顾问苏赫尔·赛卡特致辞

       新西兰前总理、孟子公益基金会顾问主席团联席主席珍妮·希普利在致辞中表示,孟子强调人性本善、仁政与天人合一,这些理念与儒家思想共同构成了中医药世界观的核心。如今,在人工智能重塑世界的时代,人们对文化认同、环境可持续性的渴求愈发强烈,而中医药正是一把钥匙——它不仅是医学体系,更是文化瑰宝、哲学框架,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的活态见证。对于中医药产业面临的挑战,她建议主动推广文化价值,古老智慧可为现代生活提供指引。需要让中医药的叙事激发全球共鸣,通过沟通与教育传递其普世价值。拥抱科技进化,中医药的传承不应固步自封,而应借助技术提升诊断精准度、实现个性化治疗、扩大服务覆盖。坚持全球视野,中医药虽源自中国,但属于全人类。我们需以开放姿态推动其全球化发展,让我们携手,让中医药的千年智慧照亮人类健康的未来。
 

新西兰前总理、孟子公益基金会顾问主席团联席主席珍妮·希普利致辞

       新加坡卫生部医药总司长麦锡威在致辞中指出,新加坡在全球化和现代化中医药的努力中发挥着独特作用。虽然我们的医疗保健体系以西医为基础和主导,但中医药与之共存,并在新加坡的医疗保健格局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根据我们2022年全国人口健康调查,每五名新加坡成年人中就有一人每年使用中医药服务,近40%的人针对同一病症同时接受中医药和西医治疗。麦锡威表示,2001年通过中医管理委员会实施监管,确保目前超过3500名注册执业者符合严格的专业标准。新加坡卫生部没有对中医强加西医的规章制度和临床治理—因这可能会扼杀中医的发展——而是有意识地将中医药服务置于自我监管和自愿认证体系之下,以提供更高质量和标准的医疗服务。新加坡正致力于将中医药有意义地融入我们的医疗保健体系。我们将中医药实践融入更广泛医疗保健体系的方针以循证和协作为根本基础,要求西医医生保持开放态度,愿意与中医执业者携手合作。自2014年以来,卫生部中医科研基金促进了公共医疗机构、学术机构和中医药执业者之间的宝贵合作,迄今已支持超过20个研究项目。
 
新加坡卫生部医药总司长麦锡威致辞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世界中联副主席张伯礼在致辞中指出,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不仅为华夏儿女的健康繁衍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更在应对全球健康挑战中,展现出独特的价值和强大的生命力。从青蒿素挽救了全球数百万疟疾患者的生命,到“三药三方”在抗击新冠疫情中构筑起牢固的防线,中医药用实实在在的疗效,证明了它是世界医学大家庭中不可或缺的一员。张伯礼表示,要让中医药更好地走向世界、服务全人类,依然任重道远。其核心在于,必须用现代语言说明白讲清楚中医药的科学内涵。这要求我们既要传承精华,恪守中医药的理论体系和思维模式,又要守正创新,勇于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进行深入研究。张伯礼向与会同仁分享了三点思考。第一,坚持临床与科研并重,以疗效为核心。第二,推动国际标准共建,促进规则互通。第三,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培养国际化人才。希望通过全球同道的携手努力,通过持续不断的科技创新与文化传播,中医药必将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作出更加卓越的、不可替代的贡献。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世界中联副主席张伯礼致辞

       广州医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小军在致辞中表示,广药集团作为全球首家以中医药为主业的世界500强企业,凭借四百余年积淀与科技创新,其品牌价值已跻身全球前五。他希望未来和全球中医药同仁携手推进合作,共筑创新生态,深化中西医结合研究与新药研发;共推标准建设,依托各自实践、经验,完善中医药国际标准体系;共搭传播桥梁,通过产品出海、文化交流等多元形式,让更多人特别是年轻人理解中医药的健康智慧,促进中西方文明互鉴,推动中医药全球共享。
 
广州医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小军致辞


世界中联副主席兼秘书长李昱与悉尼中心海岸议会副市长道格拉斯·伊顿共同主持开幕式

       开幕式上还举行了“中医临床研究国际合作中心”与“中华老字号中医药海外文化中心(澳大利亚)”授牌仪式。世界中联主席马建中为新加坡中医研究院院长吴佳盛、法国中国中医药中心副主席兼秘书长程小林、中国菲律宾中医药中心主任郑启明颁发“中医临床研究国际合作中心”牌匾,为澳大利亚山东总会会长单明、澳大利亚中药行业联合会会长马安阳颁发“中华老字号中医药海外文化中心(澳大利亚)”牌匾。
 
中医临床研究国际合作中心授牌仪式
 
中华老字号中医药海外文化中心(澳大利亚)授牌仪式

       在主题报告环节,澳大利亚中医管理局社区(新南威尔士州)局员、注册与通报委员会副主席、海外学历评估指导委员会主席斯蒂芬妮·坎贝尔作了题为《澳大利亚中医管理》的报告,中国全国名中医、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米伯让研究所所长米烈汉作了题为《“宗气为本论”浅析与临床应用》的报告,澳大利亚国家补充医学执行主任阿伦·本树森作了题为《推动中医药全球发展——澳大利亚的视角》的报告,上海中医药大学首席教授、上海市中医药国际标准化研究院院长果德安作了题为《中药研究关键科学问题及主要研究进展》的报告,国际易学联合会名誉会长、国际儒学联合会副理事长、世界中联中医药博物馆工作委员会会长张其成作了题为《解码中医药学的文明基因》的报告,北京大学医学部中西医结合研究院院长韩晶岩作了题为《热毒血瘀与清热凉血理论的科学内涵——清热解毒方药改善内毒素引起的微循环障碍的作用机理》的报告,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校长王停作了题为《数智赋能未来教育——中医药海外高等教育的新机遇》的报告,孟子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孟亮作了题为《融汇与共生——中医药文明的时代价值与未来展望》的报告。
 
澳大利亚中医管理局社区(新南威尔士州)局员、注册与通报委员会副主席、海外学历评估指导委员会主席斯蒂芬妮·坎贝尔作报告


中国全国名中医、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米伯让研究所所长米烈汉作报告
 
澳大利亚国家补充医学执行主任阿伦·本树森作报告
 
上海中医药大学首席教授、上海市中医药国际标准化研究院院长果德安作报告


国际易学联合会名誉会长,国际儒学联合会副理事长,世界中联中医药博物馆工作委员会会长张其成作报告
 
北京大学医学部中西医结合研究院院长韩晶岩作报告
 

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校长王停作报告
 
孟子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孟亮作报告

       出席开幕式的还有,世界中联第五届监事会主席拉蒙(西班牙),世界中联第五届理事会副主席刘炽京(澳大利亚)、郑建华(澳大利亚)、吴滨江(加拿大)、冯玖(中国香港)、徐志峰(新西兰)、郑启明(菲律宾)、吴佳盛(新加坡)、张毅(南非)、林丹乾(泰国)、林榕生(美国)、田海河(美国),世界中联第五届监事会副主席黄焕松(澳大利亚)、陈志清(日本)、崔鹏德(新西兰)、赵英杰(新加坡)、王守东(美国),世界中联副秘书长潘平,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高级研修学院院长段慧萍,贵州省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宋文勇,广州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陈文锋,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校长郭宏伟,陕西中医药大学校长杨晓航,贵州中医药大学副校长肖政华,甘肃中医药大学党委副书记王伟利,广东药科大学原校长郭姣,河南中医药大学原校长许二平,甘肃中医药大学原校长李金田,浙江中医药大学校原党委副书记张光霁,湖南中医药大学原副校长彭清华以及来自世界中联各专业委员会、工作委员会、产业分会的会长、副会长和秘书长和全球的中医药界同仁。
 
会议现场

       会议期间还将召开世界中联第五届理事会、常务理事会与监事会第四次全体会议,综合学术报告会场(I,II,III),世界中联中医儿科学专委会第十七届学术年会,中医功法与儿童健康学术交流会,大洋洲中医药针灸研讨会,首届世界中医药健康旅游论坛&中医药品牌国际发展论坛,中医心身医学国际论坛,中医药海外传承与发展论坛,中医药文明发展论坛暨第七届东方文明·高峰对话,世界传统医药文化养生论坛暨北京中医药大学校友会学术报告,中医药(米氏流派)防治代谢病的创新与实践学术交流会,中华老字号海外推广专题会(广药专场),2025年世界中联五运六气专委会学术年会&龙砂医学诊疗技艺、龙砂开阖六气针法学术交流会,世界中联第十五届中医皮肤科国际学术大会,大洋洲中医药针灸研讨会,世界中联气血专委会专场,南半球中医药针灸行业发展研讨会暨仲景国际学术论坛,中医循证与国际化的全球背景和最新动向分会场,AI赋能中医药 传承产业促健康实践研讨会,塑造中医在西方的未来:澳大利亚经验与展望,2025中华老字号中医药发展大会暨中医药非遗保护与共享全球对话会,签约专场,中医骨伤现代化与国际发展论坛等分会场会议。

       本次大会由澳大利亚中医药慈善基金会承办,并得到了悉尼会议局和澳大利亚旅游局大力支持。本次大会主合作单位为广州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广州白云山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单位为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协办单位有世界中联儿科专业委员会、世界中联心身医学专业委员会、世界中联气血专业委员会、世界中联五运六气专业委员会、世界中联国际健康旅游专业委员会、世界中联皮肤科专业委员会、世界中联仲景传承与创新专业委员会、河南中医药大学、世界中联中医药文化专业委员会、世界中联中医药国际化品牌研究专业委员会、世界中联中医与书画产业分会、世界中联儿童医药健康产品产业分会、世界中联传统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分会、世界中联中医药博物馆工作委员会、世界中联中医药文创产业分会、广州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孟子公益基金会、孟子公益基金会中医药文化专项基金、山东省老字号企业协会、长安米氏内科流派、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无锡市中医医院、无锡市龙砂医学流派研究院、江苏省中医流派研究院龙砂医派分院、大洋洲中医药针灸学会联合会、中澳中医中心、北京中医药大学澳大利亚校友会、山东中医药大学海外校友会大洋洲分会、西悉尼大学国家辅助医学研究院、西悉尼大学健康学院、纽西兰中医药科学联合会纽西兰注册中医师工会、悉尼中医学院、新西兰中医学院、新西兰针灸学会、澳洲全国中医药针灸学会联合会、世界传统医药文化养生学会、澳大利亚东方医学院、澳大利亚中医药商会、澳大利亚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