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届世界中医药大会分会场推介——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皮肤科专业委员会第十五届中医皮肤科国际学术大会
发布时间:2025-09-17
阅读量:77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第十五届中医皮肤科国际学术大会是由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主办,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皮肤科专业委员会承办的,大会主题是:发挥中医药治疗皮肤病优势,提高临床疗效,大会邀请了世界各地的皮肤科医生做主题演讲,内容涉及到皮肤科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中医药特色。本次会议旨在为世界中医皮肤科同仁搭建一个学术交流平台。我们将围绕中医皮肤性病学的最新研究进展和临床诊疗经验进行深入探讨,共同推动世界皮肤性病学科的创新与繁荣。

演讲主题:特应性皮炎的中医药治疗
演讲人:陈达灿,教授,广东省中医院,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中医药领军人才“岐黄学者”,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广东省名中医,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和香港浸会大学客座教授。
演讲概要:系统介绍了中医对特应性皮炎(AD)的认识、治疗策略及研究进展,结合生物制剂等新药治疗背景详细阐释了中医药理论的辨证应用,在概述课题组研究工作进展的同时,介绍了近年来中医药在AD管理方面的临床与基础研究成果,包括各类RCT研究、作用机制探索性研究等,以及中医药的转化应用与优化管理方向,突出中医药在AD防治中的特色优势与中西医结合临床价值。

演讲主题:老年特应性皮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演讲人:李福伦,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青年岐黄学者,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 党委副书记、副院长。
演讲概要:老年特应性皮炎(AD)因老年群体皮肤屏障退化、免疫功能减弱,常表现为干燥、剧烈瘙痒及皮损反复,且易合并基础病,治疗难度大。在老年AD中西医结合治疗领域,我们团队传承夏氏外科“燥湿同治”中医经典理论,融合现代医学思维,系统集成古今中外临床实践经验,完善老年AD中西医诊疗共识。在此基础上,有机结合现代制药技术与传统疗法优势,成功将部分研究成果转化为临床适用方案,在老年AD的分期诊疗中,充分发挥中医药整体调理、副作用低的优势。

演讲主题:火针疗法在面部损容性皮肤病的应用
演讲人:李领娥,石家庄市中医院,主任医师,科主任,教授
演讲概要:介绍火针在治疗痤疮、扁平疣、皮脂腺囊肿、坏疽性脓皮病等皮肤病的应用,从具体的操作、操作后注意事项、出现不良反应的处理对策、火针的优势等方面讲述火针疗法在面部损容性皮肤病的应用。

演讲主题:浅部皮肤真菌病中医外治疗法
演讲人:范瑞强,广东省中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广东省名中医
演讲概要:从中药浸泡法,撒药法,阴道纳药法等方面讲述头癣、手足甲癣、体股癣、花斑癣、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等的外治,并介绍了应用中药香莲栓外用治疗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 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双盲/双模拟平行对照临床试验。

演讲主题:玫瑰痤疮的中医治疗
演讲人:李红毅,广东省中医院,主任医师,科主任,教授,岭南名医
演讲概要:从发病机制、西医治疗方案、日常护理、中医药治疗及个人经验等方面讲述,给我们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

演讲主题: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科学史
演讲人:马振友,主任医师,教授
演讲概要:从中医远古时代、中医疥病时代、中医疡医时代、中医外科时代、天花防治、霉疮防治、各时代的名医、近现代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时代等方面讲述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科学史。

演讲主题:寸口有方寸,脐部有天地,脐部五门十变合局针法在皮科疾病中的应用
演讲人:刘炽京
演讲概要:中医在国外行医是不能使用任何西药的,皮科在西医常规用药通常就是激素,抗菌素,维生素,免疫抑制剂等。那么在国外做中医我们的手段只有针刺和中药。我在澳洲行医36年,依靠的是中医的思路和针灸中药。针灸与中药的配合往往会优于西药的激素和抗菌素,根据我们临床观察的几十例病例,采用变通的五门十变合局针法即在脐针的未寅午申的脐针方位,对过敏性皮炎,荨麻疹的疗效尤为显著,对于其它如湿疹的急性发作期也有很好的疗效。主要掌握的皮疹特点是红,凸起,痒,灼热这几个特点,同时配合朱老的皮炎汤效果更佳。我们发现自从2024年进入九紫火运以来,特别是今年乙巳蛇年,许多皮肤病带有火的特色,许多过去不需要大剂量凉血清热药物的皮肤病如今都需要加重清热凉血的药物剂量,特别是在南半球,体现了南方属火的特点。

演讲主题:带状疱疹中医诊疗方案
演讲人:高瑞霞,内蒙古自治区中医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 硕士生导师, 教授
演讲概要:从病因病机、中医辨证论治体系、中医外治法的优势和挑战等方面讲述带状疱疹的中医诊疗方案,体现了中医在治疗带状疱疹的优势有个体化、综合治疗、副作用小等优势,同时存在辨证施治难度、疗效评价标准不一、患者接受度等挑战。

演讲主题:「因湿致瘀」理论在中医皮肤病的应用
演讲人:温爱诗,医学博士。香港注册中医。岭南皮肤病流派传承人。香港大学中医全科学士及中医(针灸)硕士。广州中医药大学医学博士(外科/皮肤科)。配方研发师(功能性保健食品/医学级护肤品)。香港华杏医药保健集团创办人兼董事总经理。 香港华杏堂中医诊所及皮肤专科中心主任医师
演讲概要:岭南气候温热多湿,人体容易出现脾虚湿盛与阴虚火旺症状。湿邪阻碍人体气机运行,痰濕內蘊容易导致气滞血瘀。皮肤病患者皮疹常伴色红或暗红、增厚、硬结、囊肿结节等;舌淡暗、舌苔厚腻、脉滑或脉弦滑;兼神疲乏力、胃纳欠佳、便秘或便溏、情绪郁结等湿瘀互结症状。此乃因湿致瘀,湿瘀互生引起人体臟腑及皮肤病变。临床应用「因湿致瘀」理论,以中药内调外治的治疗方法,治療原則以健脾祛湿,清热利湿、清肝解郁,活血祛瘀,通络散结等。特别具有湿+热+瘀症状患者,临床效果明显。例如治疗严重痤疮、血管性湿疹、顽固性湿疹,结节性痒疹及特應性皮炎等皮肤病。重用以花草為主的岭南特色祛湿中药,祛湿而不伤正,湿邪去而瘀血散,临床治疗效果良好!

演讲主题:中药脂溢洗剂在脱发的应用和基础研究
演讲人:周汛,重庆市中医院皮肤科兼皮肤美容科主任,重庆市英才·创新领军人才,荷兰皇家艺术科学院真菌多样化中心,访问学者
演讲概要:雄激素性秃发(Androgenetic Alopecia, AGA)是最常见的脱发类型,其发病机制复杂,主要涉及雄激素、遗传因素及毛囊微炎症。现代医学认为,头皮马拉色菌过度增殖引起的脂溢性皮炎常伴随或加重AGA,破坏头皮微生态,导致瘙痒、头屑增多和炎症,进一步抑制毛囊功能。目前,临床常用治疗手段如非那雄胺、米诺地尔和酮康唑洗剂等,虽有一定疗效,但存在起效慢、停药后易复发、长期用药依从性差等局限,传统中医药(TCM)在毛发疾病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研究基于经典古方《外科正宗》中的“海艾汤”与《古今医鉴》中的“二仙丸”,结合现代药理学研究,筛选出当归、侧柏叶、苦参等14味具有抑菌、抗炎、调节激素及促进毛发生长作用的中药,自主研制出“中药脂溢洗剂”。本研究旨在通过临床观察和基础实验,系统评价其治疗脱发的有效性、安全性,并深入探讨其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