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业界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信息 > 业界动态

四川梓潼:围绕“三大板块” 建设中医药强县

发布时间:2024-06-20 阅读量:1083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今年以来,四川省梓潼县依托“中药材之乡”“中医之乡”资源优势,以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四川省中医药强县为契机,围绕能力提升、融合发展和全链发展“三大板块”,多措并举,持续发力,取得显著成效。

加强中医基础能力建设

       一是推动传承创新。建立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郭天禄传承工作室,依托许州镇、观义镇2个中医馆和金宝村、马迎村2个中医阁,培养本土中医药骨干人才25人,其中2人荣获“2023中国家庭健康守门人”“2023年度中国基层最美好医生”称号。推进中医强基层“百千万”行动,规范设置中医馆20个、中医阁21个,选派县乡两级中医医师101名下沉到163个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驻点帮扶、到村巡诊带教,诊疗患者5966人次。组织中医师资队伍40余人开展业务知识及治未病健康知识线上线下宣讲60余次,开展中医药督导检查40余次,分片区组织中医适宜技术集中培训350余人次,均通过考试取得合格证书。二是加强专科建设。紧扣新一周期“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建设标准,积极申报省卫生健康委、省中医药管理局、市级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等各级科研课题,全力打造中医药事业发展“梓潼样板”。组织县中医院、县人民医院完成治未病等3个中医重点专科立项,组织许州镇中心卫生院建设县域中医医疗次中心,发挥中心镇卫生院中医药服务片区示范引领作用,带动片区中医药一体化发展,进一步增强群众对中医药健康服务的获得感。三是提升中医服务量。在县级医院设置中医科、中药房、理疗室和中医病房,并在西医科室设立中医综合治疗室,拓展中医药诊疗服务范围。乡镇卫生院设立中医科、中药房、理疗室和煎药室,配备针灸治疗床、电针仪等中医诊疗设备,要求村卫生室基本掌握针灸、中药敷贴等常用中医药服务技术,均用中西医结合防治常见病、多发病,满足基层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目前,全县乡镇卫生院中医药人员占比达42.86%,中医药服务量占比50%以上。

推进“中医药+”融合发展

       一是加强医教融合。与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等院校联合开展康复康养、现代中医体验等校地合作,通过开办中医研修班(提高班)、开设中草药栽培专业等方式,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组织编制《梓潼中医谱》《郭氏名医临症经验集》、儿童版中医药校本教材等,将中医药知识科普、中医药文化传承与校园教学、儿童兴趣爱好有机融合,构建中医药文化传承新模式。截至目前,组织中医药文化进校园15场次,参与师生2000余人次。二是加强医养融合。组织县二级以上医院和20个乡镇卫生院与石牛、黎雅等10个敬老院联合实施医养结合、社区康复、长期照护、安宁疗护等中医药疗法,组织10余名中医药专家新推出治未病、白加黑、三伏贴等适宜老年人中药膏方制剂,引导梓潼佳士老年病医院加强医疗、保健、托老医养结合服务,为老年人提供更优质的中医康养服务,不断提升老年人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三是加强医旅融合。投资2000万元在七曲山中医药康养风景区建设中医理疗与养生体验馆、中医药文化展示馆、蒲辅周纪念馆等八大功能区,拓展“四川省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创建成果。

加快中医药产业全链发展

       一是建设中药材生产基地。将中医药产业发展纳入乡村振兴规划,发展药农自由散种,中药材专业合作社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种植,制药公司、流通企业统一收卖药材的“公司+基地+农户”运作模式,鼓励群众流转土地,因地制宜扩大中药材种植规模,在16个乡镇建立中药材基地和中药材产销合作组织29个,带动药农人均增收1200元。目前,全县建成百草园为龙头的中药材产业基地5万多亩,年产中药材3万余吨、产值超4亿元,产地初加工率达70%以上。二是打造生物医药产业集。用好绵阳生物医药产业园,支持华西动药、一康制药等企业实施精制饮片、中成药、药食同源产品研发应用项目,与成都中医药大学等高校及科研院所合作搭建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建成植物天然活性成分提取、生物制剂和生物原液研发等生产线,推动生物提取、饮片加工、中成药制药等企业发展壮大。目前,生物医药产业园集聚生物医药企业34家,1~4月生物医药产业产值6.8亿元。三是拓宽中医药销售渠道。引导中草药材生产经营企业、中药饮片与制药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等市场主体合作,提供中药材产地加工包装、质量检测、储存养护与运输配送等一体化服务,依托县智慧城乡共同配送物流园打造仓储物流中心,与京东、顺丰等电商和物流平台合作,共同开发销售网点、冷链运输网店等新线路,畅通流通渠道,推动中医药产品销往深圳、武汉等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