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业界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信息 > 业界动态

创新中医药技术传承机制!山东青岛这样做

发布时间:2025-09-19 阅读量:101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青岛市作为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点城市之一,针对中医药技术传承不够、使用范围萎缩、创新不足等问题,采取一系列创新举措,推动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

主要举措

搭建中医药技术传承平台,推进中医药活态传承

一是打造名医工作室。青岛市建设36个名老中医专家传承工作室和老药工传承工作室,为传承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提供了坚实平台。同时,推动山东中医药大学在青岛设立“岐黄驿站”,打造“名师论坛”学术品牌,定期邀请国医大师授课,促进学术交流与传承。二是打造开放式名医堂。依托青岛市中医医院,引进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省名中医以及中医(专长)医师等各类中医药人才,打造了开放式名医堂。汇聚了不同地域的学术流派、不同层级的名医名家以及各种绝招绝技,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名医诊疗服务。三是打造专科专病诊疗平台。恢复成立青岛市骨伤医院,推出113个中医专病(专技)门诊,打造肺病、康复等6个中医药专科联盟。这些平台为中医优势技术的传承提供了有力支撑,促进了中医优势专科专病传承创新发展。

创新中医药技术传承模式,发辉中医药优势特色

一是路径载体新。创新性地开展“六级”(国家、省、市、区/市、镇/街、村/社区)中医药师承教育项目,将师承教育延展到村居,填补了基层师承教育的空白。同时,以“三经”(经典、经方、经验)为重要载体,提炼编撰《经典宝典》《经(时)方宝典》《经验宝典》,打造传之有道、师之有方的路径。二是培养模式新。开展村卫生室中医技术骨干“全+专”培养项目,依托山东中医药大学海洋中药研究院(青岛中医药科学院),遴选乡村医生系统学习中医药“三基”知识,专题教授中医药特色疗法(专技/专术),致力于打造一支具备中医药一技之长的乡村医生队伍。三是“一网三级”体系新。实施中医药特色疗法提质升级项目,构建“1+2+X”中医药特色疗法应用推广体系,成立1个市级中医药特色疗法评价推广中心、2个分中心,区(市)设立8个基层推广站。同时,试点开展基层中医药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以山东省名中医药专家孙付军“六经学术体系”技术为核心,成立4个传承工作室,遴选22名师资骨干、100名业务技术骨干,依托“1+11”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推广中心,建立市—区(市)—镇(街)三级纵向推广网络,促进全市中医药特色疗法评价推广“一张网” 联动格局形成,推动中医药特色技术在基层国医馆全覆盖,促进特色疗法的广泛传播与应用。

畅通中医药技术遴选推广机制,挖掘民间中医药瑰宝

一是畅通征集渠道。成立青岛市民间中医药方药、文献、器物征集评价中心,建立完善的征集工作体系和联系协调机制,通过广泛宣传征集、深入挖掘整理和靶向施策管理等系列举措,提升征集工作的广度和深度,有效挖掘整理了隐藏在民间的中医药瑰宝。二是畅通选拔渠道。开展寻找“传统医学达人”活动,挖掘隐藏在民间具有绝招、绝技、绝活的“高手”,已推出“吴门手针”“蜂毒疗法”等多名传统医学达人,推广了一系列“一招鲜”的独特中医药诊法、技法、治法。

工作成效

中医药技术传承成果斐然

通过一系列举措,青岛市挖掘出14项在齐鲁乃至全国颇具影响力的中医药特色疗法,12项齐鲁医派中医学术流派传承项目。征集到116本具有中医药理论、实践意义的中医药文献资料、73件体现中医药历史文化价值的中医药“器物”和1577首疗效确切、可推广的验方,并编撰形成“青岛市中医药实用验方集”,极大地激发了中医药技术创新性转化和发展的活力。

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成效显著

已构建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培养了一批医德高尚、理论深厚、经验丰富、技术精湛的中医药杰出人才,现全国优秀中医临床研修人才、中医药特色人才等73人,省级名老中医药专家、名中医等197人,青岛市中医药领军人才、基层名中医等373人。累计培养200名掌握中医药特色疗法的乡村医生,同时挖掘推出37名民间“传统医学达人”,形成了涵盖不同层级、不同领域的中医药人才梯队,为中医药技术传承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

中医药服务能力明显提升

建设2个国家高水平中医药重点学科、6个国家级中医优势专科(“旗舰”科室)、4个齐鲁中医药优势专科集群、1个省级专科专病诊疗中心、32个市级中医药重点学科,形成了完善的国家、省、市、区(市)四级中医药专科集群。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均能提供中医药服务,实现了以技术传承带动中医药服务能力和水平的全面提质升级。

总的来说,青岛市以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示范试点项目为契机,积极探索中医药技术传承的新模式和新路径,创新中医药特色疗法、技术,通过多措并举协同推进,促进了中医药技术的传承与创新,彰显了叠加效应,形成了“政府搭台、多方唱戏、技术发展、市民受益”的良好局面。